基本信息
袁江洋  男  博导  人文学院
电子邮件: yjy@ucas.ac.cn
通信地址: 白塔庵金谷园3-211
邮政编码: 100190

研究领域

1、西方科学史:科学思想史、学科史、科学社团研究、牛顿研究、波义耳研究等
2、科学编史学:科学史学史、科学史哲学
3、科学技术哲学:科学哲学、实验-理论-形而上学关系研究

招生信息

对考生素质的要求:

1、本科时期学习理科专业(物理、化学、数学等)、哲学或历史。

     欢迎来自综合性大学化学、物理等学科或专业的考生报考,欢迎有人文(哲学、历史)素质、逻辑思维能力、历史理论思维能力的考生报考。尤为欢迎二者兼备者报考。

2、有向学之心。

3、外语能力强。有理论思维兴趣。

 

说明:

1、多年来本人从事西方科学史(尤其是科学思想史、学科史——以研究学科智力构架为切入点研究学科发展史、实验史)、科学编史学(即科学史理论与方法)、科学制度化进程研究、科学文化、全球史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学生可根据有关专业要求,在以上各方向上选题。

2、学位论文选题必须是学术型的,必须要有新意。本人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有能力和时间的学生可协助从事课题工作(按劳计酬),但纯应用课题绝不会拿来作学生学位论文选题。

3、决定报考后,要提前阅读西方哲学史方面的著作,如文德尔于斌《哲学史教程》;科学编史学著作,如克拉夫《科学(编)史学导论》,袁江洋《科学史的向度》等;科学通史型的著作,最好选择最近二十年内出版的;科学哲学著作,要了解逻辑经验主义、库恩、后库恩的科学哲学(如Ian Hacking的新实验主义);对后现代思潮有批判性了解。

4、从资源上支持学生顺利完成本阶段学习(无论是否参与课题研究)。

5、无形学院形式开展合作研究,定期举行组会,核心文献指导阅读。

招生专业
071200-科学技术史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招生方向
西方科学史,科学史理论
科学哲学
科学文化

教育背景

1995-07--1998-07 北京大学 博士
1984-09--1987-07 武汉大学 硕士
1980-09--1984-07 武汉大学 学士
学历


1980-1987:武汉大学化学系高分子专业,本科,硕士,师从卓仁禧院士、张先亮教授。

学位

1995-1998: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科技哲学,博士,师从龚育之先生、孙小礼先生。

教授课程

世界历史
科学史理论与方法
西方科学史文献选读
科学编史学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
[1] 袁江洋, 佟艺辰. 回到历史还是穿越历史?--科学的历史哲学的反思.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J]. 2021, 38(2): 20-26,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104342289.
[2] 袁江洋, 苏湛. 全球史视角下解析泛李约瑟问题.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20, 41(3): 306-327,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103315895.
[3] 佟艺辰, 袁江洋. 科学家书写的学术谱系. 自然辩证法通讯[J]. 2020, 42(1): 68-76,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101065532.
[4] 袁江洋. 通向光的不变性的台阶——捷克光学家马尔奇的三棱镜实验及光-色理论.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0, [5] 陈仕丹, 袁江洋. 波义耳的“硝石复原”实验与化学微粒论. 自然辩证法通讯[J]. 2018, 40(10): 1-6,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676662167.
[6] Jiangyang Yuan. The Culture of Science as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A Review of Studies of the Culture of Scien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CULTURES OF SCIENCE. 2018, 1(1): [7] 袁江洋. 牛顿“判决性实验”判决了什么?.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6, [8] 高洁, 袁江洋. 欧洲分子生物学学科制度化发展初探. 自然辩证法通讯[J]. 2015, 37(1): 99-105,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114365.
[9] 袁江洋. 撰写“失败者历史”意味着什么. 世界历史. 2015, [10] 袁江洋. 科学文化研究. 科学[J]. 2015, 67(4): 3-8,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665420959.
[11] 袁江洋. 科学史制度化进程的反思写于ISIS创刊100周年之际. 科学文化评论[J]. 2013, 21-31,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47979651.
[12] 陈仕丹, 袁江洋. 空气泵实验的理论预设与实验系统. 自然辩证法研究[J]. 2013, 29(10): 21-28,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114317.
[13] 袁江洋. 重构科学发现的概念框架:元科学理论、理论与实验. 科学文化评论[J]. 2012, 9(4): 56-79,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598801.
[14] 袁江洋. 科学史:学科独立与学术自主. 科学与社会[J]. 2011, 1(3): 41-61,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39445165.
[15] 袁江洋, 冯翔. 现代化学研究纲领的构建. 科学文化评论[J]. 2011, 8(2): 5-18,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38400449.
[16] 乌云其其格, 袁江洋. 谱系与传统:从日本诺贝尔奖获奖谱系看一流科学传统的构建. 自然辩证法研究[J]. 2009, 57-63,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31146110.
[17] 袁江洋, 董亚峥. 富兰克林学会与费城工业化进程. 自然科学史研究[J]. 2008, 27(4): 391-417,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28712713.
[18] 袁江洋. 科学中心转移规律再检视. 科学文化评论[J]. 2005, 60-75,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1001086874.
[19] 袁江洋.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学编史学教程简介.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05, 26(4): 370-378,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20684829.
[20] 袁江洋. 牛顿炼金术:高贵的哲学?. 自然科学史研究[J]. 2004, 23(4): 283-298,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10660507.
[21] 袁江洋, 刘钝. 科学史在中国的再建制化问题之探讨(上). 自然辩证法研究[J]. 2000, 16(2): 58-62,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4144404.
[22] 袁江洋, 刘钝. 科学史在中国的再建制化问题之探讨(下). 自然辩证法研究[J]. 2000, 16(3): 51-55,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4291542.
[23] 袁江洋. 科学史的向度. 自然科学史研究[J]. 1999, 18(2): 97-114,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3570169.
[24] 袁江洋. “牛顿革命”与近代科学之兴起的发生学诠释. 二十一世纪. 1997, [25] 袁江洋. 论玻意耳—牛顿思想体系及其信仰之矢:17世纪英国自然哲学变革是如何发生的?. 自然辩证法通讯[J]. 1995, 17(1): 43-52,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2002811.
发表著作
(1) 科学革命与中国道路,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and the China’s Way,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05,第1作者
(2) 科学史的向度,On the Dimensions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05,第1作者
(3) 思想之网:牛顿,The Web of Ideas: Issac Newton,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05,第1作者
(4) 怀疑的化学家,The Skeptic Chemist,武汉出版社,1993-05,第1作者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 1 )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活动规律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09-10--2011-10
( 2 ) 中国当代化学家学术谱系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0-10--2012-05
( 3 ) 科学技术制度化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1-07--2014-07
( 4 ) 重大原始科学创新的哲学基础, 主持, 国家级, 2011-07--2012-07
( 5 ) 现代科学文化的兴起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4-11--2018-11
( 6 ) 《科学文化》杂志创刊实施方案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6-03--2016-12
( 7 ) “十三五”时期学会推进学科领域集成创新和学术水平提升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5-04--2015-07
( 8 ) 学科资源共享与学科集群创新项目实施和评价方案, 主持, 国家级, 2015-07--2015-12
( 9 ) 中国科协2050远景规划-科学文化规划课题, 主持, 研究所(学校), 2018-10--2019-04

指导学生

已指导学生

董亚峥  博士研究生  071200-科学技术史  

罗兴波  博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高洁  硕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冯翔  博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张改珍  博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高洁  博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荣小雪  博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樊小龙  硕士研究生  071220-科学史  

韩天琪  硕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陈仕丹  博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樊小龙  博士研究生  071220-科学史  

佟艺辰  硕士研究生  0712Z1-科学史  

崔曼琪  硕士研究生  071200-科学技术史  

现指导学生

王国强  博士研究生  0712Z1-科学史  

郭强  博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何诗田  博士研究生  071200-科学技术史  

赵泽铭  博士研究生  071200-科学技术史  

徐雅纯  硕士研究生  071200-科学技术史  

佟艺辰  博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刘元兴  博士研究生  071200-科学技术史  

孙苏原  硕士研究生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工作经历

2015.8-至今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教授

1998-2018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2005年元月任研究员

1988-1995    华中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