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苏荣誉  男  博导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电子邮件: su_cossoch@ihns.ac.cn
通信地址: 天通苑东区6-8-502号
邮政编码: 100218

研究领域

技术史;金属史;科技考古;技术与艺术史;艺术考古


招生信息

计划每年招收硕、博士各一名,限于金属技术与艺术史;接受硕士和博士留学生,每均两年不超过一名,限于技术与艺术史

招生专业
071221-技术史
071224-科技考古
招生方向
技术史,金属史
科技考古
艺术考古

教育背景

1983-09--1986-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理学硕士
1979-09--1983-07   西安交通大学   工学学士
学历

研究生

学位

工学学士;理学硕士

工作经历

1986年研究生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工作至今。1997年聘为副研究员;2001年聘为研究员。期间:

    1997-1998,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00-2001,美国史密森学会福布斯研究员

     2000-2004,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2003,德国图宾根大学访问教授、柏林工业大学访问教授

     2004,推动创办中国科学院传统工艺与文物科技研究中心并任首任主任(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文化遗产科技认知研究中心)

     2008,图宾根大学客座教授

     2012,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客座教授


   

研究经历
2001-01~现在,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研究员
1986-08~现在,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研究实习员
社会兼职
2010-07-10-今,南京艺术学院, 文化遗产研究所、教授所长
2008-07-10-今,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 学术委员会委员

教授课程

中国青铜器研究

专利与奖励

   
奖励信息
(1) 吴国青铜器综合研究, 二等奖, 省级, 1997

出版信息

发论著目(-2018.3

(标题后括号中为发表时署名,未注明为苏荣誉独著)

 

2018

a,  《盖钮铸铆式分铸的商代青铜器研究》(苏荣誉、董韦),《中原文物》2018年第1期,pp80-94.

2017

a,  《六安淠河青铜大口折肩尊的风格与工艺研究,——兼及同类器物的时代与产地等问题》(苏荣誉、宫希成),见:何驽主编《李下蹊华:庆祝李伯谦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7年,第359-421页。

b,  《华容大口折肩青铜尊研究——兼及挂饰管形牺首饰诸器》(下)(苏荣誉、李建毛),《美术研究》,2017年第1期,第45-50页。

c,  《冷观时下中国传统工艺热》,《国学新视野》 201612期(香港),第92-94页。

d,  《论中国古代钢铁技术体系》,张涛、武力、李毅编著《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88-98页。

e,  《侯马铸铜遗址与晋国铸铜业》,见:武力主编《产业与科技史研究》第一辑,科学出版社,2017年,1-17页。

f,   In search of Kings' Ritual Bronzes- The Shang Bronzes from The Fujita Museum Collection(《藤田美术馆藏商代青铜器与殷墟王器蠡测》,苏荣誉、童凌骜), Important Chinese Art from The Fujita Museum(《宗器宝绘--藤田美术馆藏中国古代艺术珍品》),New York, Christie's 2017, 2017,

g,  《析论青铜镂空夔龙纹带座圆筒形器》,大唐国际《高古艺术专场》,(春季拍卖会 5.29.201图录), 9-20页。

h,  《读青铜器图录札记:牛首饰四耳簋》,见: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青铜器与金文》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433-449页。

i,    《枣庄徐楼出土铸镶红铜青铜器探讨-兼及红铜铸镶纹饰青铜器的时代与产地问题》, (苏荣誉、王丽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青铜器与山东古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391-419页。

j,    《块范法》,见:华觉明、冯立昇主编《中国三十大发明》,大象出版社,2017年,第128-136页。

k,  Archaeologist-Led Studies on Bronze Casting in Ancient China: 1928-2000, 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1 No.1, 2017, pp80-97.

l,    《中山王中山王墓龙凤方案的铸造工艺》(苏荣誉、刘来成、华觉明),《华觉明自选集》(下),大象出版社,2017年,580-584页。

m,  《科学范式转换与青铜器图录:信息与青铜技术研究》,《文化学刊》2017年第12期,第27-35页。

 

2016

a,  《论三足锯齿形铸接青铜鼎-兼论联裆鼎和侯马铸铜作坊生产诸题》,见: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编《高明先生九秩华诞庆寿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152-187页。

b,  《石门卣初探》(苏荣誉、傅聚良、吴晓燕、袁鑫),《湖南省博物馆》第十二辑,岳麓书社,2016年,第46-59页。

c,  《华容大口折肩青铜尊研究-兼及挂饰管形牺首饰诸器》(上)(苏荣誉、李建毛),《美术研究》,2016年第6期,第42-52页。

d,  《见微知著——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垫片及相关问题》,吕章申主编《国博讲堂2013-2014》,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115-167页。

e,  《盘龙城青铜器的铸接工艺研究》(苏荣誉、张昌平),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武汉大学青铜文明研究中心编《盘龙城与长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6年,118-137页。

f,   《鼎革时代的铸鼎——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泛中原地区青铜鼎的铸造》,见:河南博物院编《鼎与中华文明:鼎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大象出版社,2016年,199-238页。

g,  《论西周初年的牛首饰青铜四耳簋》.苏荣誉.《青铜文化研究》第九辑,黄山书社,2016年,34-50页。

h,  《宝鸡边家庄青铜器初步金相学研究》(贾莹 苏荣誉 田仁孝 刘军社),《青铜文化研究》第九辑,黄山书社,2016年,147-158165页。

 

2015

a,  《安阳殷墟青铜技术渊源的商代南方因素,——以铸铆结构为案例的初步探讨兼及泉屋博古馆所藏凤柱斝的年代和属性》,见:泉屋博古馆、九州国立博物馆编《泉屋透赏:泉屋博古馆青铜器透射扫描解析》,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352-386页。

b,  《二十世纪对先秦青铜礼器铸造技术的研究》,同上,第387-445页。

c,  《万家保先生研究殷墟青铜器铸造技术管窥》,《中华艺术鉴赏》 20159期,第92-103页。

d,  《论西周初年的牛首饰青铜四耳簋》,见:陈昭容主编《宝鸡戴家湾与石鼓山出土商周青铜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15年,第513-523页。

e,  《湖北枣阳曹门湾曾国墓地一号墓出土金属器科技价值》,《中国文物报》2015331

 

2014

a,  《商周铸吉金中垫片的使用和滥用》(苏荣誉、胡东波),《饶宗颐国学院院刊》创刊号(香港),第101-134页。

b,  《二里头文化与中国早期青铜器生产的国家性初探,—— 兼论泥范块范法铸造青铜器的有关问题》,见许宏主编《夏商都邑与文化》(一)(夏商都邑考古暨纪念偃师商城发现 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342-372页。

c,  《青铜工艺与青铜器风格、年代和产地,——论商末周初的牛首饰青铜四耳簋和出戟饰青铜器》,《艺术史研究》第十六辑,2014年,第97-143页。

d,  《岐山出土商凤柱斝的铸造工艺分析及相关问题探讨》,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上海博物馆编《两周封国论衡:陕西韩城出土芮国文物暨周代封国考古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第551-563页。

 

2013

a,  《宋代铜豆初探》(苏荣誉、周亚、Susan Erickson),见:陈建明主编《复兴的铜器艺术——-湖南晚期铜器展》,中华书局,2013年,第249-265页。

b,  《安阳殷墟时期青铜铸造与青铜鼎》(廉海萍、苏荣誉),见:河南博物院编《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大象出版社,2013年,230-247页。

c,  《西周早期青铜铸造与青铜鼎》(苏荣誉、廉海萍),同上,第248-263页。

d,  On the Cast-on with Rivet Structure in the Bronze Foundry in Ancient China,《亚细亚铸造技术史学会研究发表资料集》第7号,2013年,pp.84-98.

e,  《古器物的制作技术:非文本文献的知识构建,——-以殷墟青铜鼎制作为例》(苏荣誉,魏秋萍),ISHIK2013年,第29-43页。又见张涛、武力、李毅编著《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52-77页。

f,   《论万家保先生对殷墟青铜器铸造技术的研究》,见:姜振寰主编《技术传播与文化遗产》,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05-125页。

g,  《青铜龙虎尊发微》,《青铜文化研究》第八辑,黄山书社,2013年,第13-22115页。

h,  《技艺双绝:中国先秦青铜器》,《中国典籍与文化》第七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125-146页。

 

2012

a,  《磨戟:苏荣誉自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268页。

b,  《论中国冶铜术的起源及早期冶铜术》,收入《磨戟:苏荣誉自选集》,第1-62页。

c,  《从国铜器看西周早期青铜冶铸技术对殷商的继承和发展》,同上,第117-140页。

d,  《云南德钦茨中村葡萄酒酿造工艺考察》(张懿璇、苏荣誉),见:姜振寰主编《技术史理论与传统工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14-230页。

 

2011

a,  《原始黄铜初探》,《青铜文化研究》第七辑,黄山书社,2011年,第148-158页。

b,  《中国古代失蜡铸造——兼论青铜器技术研究方法论》,《アジア铸造技术史学会研究发表概要集》第5号,。

c,  The Rebirth of traditional Handicraft---- A Case of Sword Making in China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he UNESCO-Accredited NGOs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Korea Cultural Heritage Foundation, Seoul, .

 

2009

a,《多视野下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第十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论文集》(姜振寰、苏荣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255页。

b,《中国古代青铜合金演变的初步探讨》(贾莹、苏荣誉),同上,第184-203页。

c,  China from above (Su Rongyu, and Li Houmin), Vercelli: White Star S.p.A., Italy, 2009, pp. 400.

d,  文化遗产、文化活动和文化创造》,收入: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组委会编《解读中华元素——上海文化论坛论文集》,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年,第219-226页。

e,  《竹本剑》,《海峡文化遗产》,20095期。

 

2008

a,  《东亚纸质文物保护:——第一届东亚纸张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苏荣誉、詹长法、冈岩太郎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183页。

b,  《造纸技术的早期传播》,同上,第8-24页。

c,  A State Project of China: The Chronology of the Xia,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In Michael Lackner ed., Zwischen Selbstbestimmung und Selbstbehauptung, Ostasiatische Diskurse des 20. und 21 Jahrhunderts, Baden-Baden: Nomos, pp.182-195.

 

2007

a,  《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编,苏荣誉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151页。

b,  《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研究:历史,现状与展望(1930-2000)》,收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50周年所庆文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第页

c,  《论自然与文化遗产》,《文化学刊》2007年第2期,第5-14页。

d,  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安全》,见:杭州市余杭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守护家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余杭论坛专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1-58页。

 

2006

a,  《商周青铜兵器制造技术》,见:《古代兵器——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学科分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年,第195-198页。

b,  《战国秦汉钢铁兵器制造技术》,见:《古代兵器——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学科分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年,第198-200页。

      

2005

       《清代则例的编纂、内容和功能》,见Christine Moll-Murata, 宋建昃,Hans U. Vogel ed. Chinese Handicraft Regulations of Qing Dynast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München: IUDICIUM, 2005, pp 101-125.

 

2004

a,  The Reception of ‘Archaeology’ and ‘Prehistory’ and the Founding of Archaeolog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Michael Lackner & Natasha Vittinghof ed., Mapping Meanings, The Field of New Learning in Late Qing China, Leiden: Brill, pp. 423-449.

b,  《吴国青铜兵器的金相学考察与研究》,《文物科技研究》第二辑,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1-51页。

c,  《吴国暗花纹矛的检测分析与成因探讨》(贾莹、肖梦龙、苏荣誉),见:肖梦龙 刘伟主编《吴国青铜器综合研究》,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34-158页。

d,  《吴国青铜兵器的金相学考察》(贾莹、苏荣誉、林留根),同上,第159-203页。

e,  《吴国青铜兵器中的铜晶粒及其成因的探讨》(贾莹、苏荣誉、毛颖),同上,第204-240页。

f,   《丹徒母子墩青铜器群铸造工艺考察》(华觉明、肖梦龙、苏荣誉、贾莹),同上,第241-248页。

g,  《丹阳司徒西周青铜器群铸造工艺》(华觉明、肖梦龙、苏荣誉、贾莹),同上,第249-257页。

 

2003

a,  Two Stages of Studies of Bronze Casting in Ancient China,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Asian Art Fiftieth-Anniversary Symposium Proceedings. 2003, pp. 26-35.

b,  《神秘的王国:对三星堆文明的初步理解和解释》,(孙华、苏荣誉),巴蜀书社,2003年,451页。

c,  《三星堆祭祀坑青铜器铸造工艺的初步考察》,同上,第399-443页。

 

2002

a,  《吴干之剑研究》(肖梦龙、华觉明、苏荣誉、贾莹),见:高崇文、安田喜宪主编《长江流域青铜文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61-90页。后收入:肖梦龙、刘伟主编《吴国青铜器综合研究》,科学出版社,2004年,82-133页。再收入《华觉明自选集》,大象出版社,2017年,753-788页(署名更为:肖梦龙、铃木稔、华觉明、苏荣誉、贾莹)。

 

1999

a,  《腐蚀青铜器中纯铜晶粒形成机理的初步研究》(贾莹、苏荣誉),《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第11卷第2期(1999),第31-39页。

 

1998

a,  《中国科技典籍研究(一):第一届中国科技典籍国际会议论文集》,(主编:华觉明、苏荣誉、戴五三、高宣),大象出版社,1997年,227页。

b,  <考工记>“六齐”研究》,同上,第79-95页。修订稿以《<考工记>“六齐”再研究》,收入朱渊清、汪涛主编《文本图像记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75-192页。

c,  《清代匠作则例的学术价值和研究现状》,同上,第218-227页。

 

1997

a,  《新干商代大墓青铜器铸造工艺研究》(苏荣誉、彭适凡、贾莹、华觉明、詹开逊、刘林),见:《新干商代大墓》,文物出版社,1995年,257-300页、图版83-88。修订文为《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铜器群铸造工艺研究》,收入《磨戟:苏荣誉自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3-116页。

 

1996

a,  《平山中山王墓青铜器铸造工艺研究》(苏荣誉、刘来成、华觉明),见: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编:《中山王——战国中山国王之墓》,文物出版社,1996年,第548-577页。其中龙凤方案单独辑出题为《中山王中山王墓龙凤方案的铸造工艺》,收入《华觉明自选集》,大象出版社,2017年,581-586页。

b,  《燕下都铁器金相考察初步报告》(李仲达、王素英、苏荣誉、石永士),见: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编《燕下都》,文物出版社,1996年,881-895页,图版187-192

 

1995

a,  《中国上古金属技术》(苏荣誉、华觉明、李克敏、卢本珊),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404页,38彩版,30图版。

 

1994

a,  《新干青铜器群技术文化属性研究,——兼论中国青铜文化的统一性和独立性》(苏荣誉、彭适凡),《南方文物》19942期,第30-3653页。

 

1992

a,  《从技术成因看中国冶金术的起源》,《大自然探索》,第103期(1991),第112-117页。后收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编《鉴古证今——传统工艺与技术考古文萃》,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第139-143页。

 

1988

a,  国墓地青铜器铸造工艺考察和金属器物检测》(苏荣誉、胡智生、卢连成、陈玉云、陈依慰),见:卢连成、胡智生编著《宝鸡国墓地》,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530-638页,彩版30-32、图版225-252。此文收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编《鉴古证今:传统工艺与科技考古文萃》,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第65-138页,但缺图版。铸造工艺部分曾以题为《宝鸡国墓地青铜器铸造工艺研究》,收入《磨戟:苏荣誉自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41-225页。

b,  国墓地金属器物铅同位素比值测定》(彭子成、胡智生、卢连成、苏荣誉),同上,第639-645页。

(部分论著可链节: www.academia.edu/rongyu su


发表论文
(1) 华容大口折肩青铜尊研究——兼及挂饰管形牺首饰诸器(下), 美术研究, 2017, 第 1 作者
(2) 六安淠河青铜大口折肩尊的风格与工艺研究——兼及同类器物的时代与产地等问题, 李下蹊华:庆祝李伯谦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 2017, 第 1 作者
(3) 冷眼时下中国传统工艺热, 国学新视野, 2017, 第 1 作者
(4) 论中国古代钢铁技术体系,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7, 第 1 作者
(5) 侯马铸铜遗址与晋国铸铜业, 产业与科技史研究, 2017, 第 1 作者
(6) 讀青铜器图录札记:牛首饰四耳簋, 《青铜器与金文》第一辑(下), 2017, 第 1 作者
(7) 藤田美术馆藏商代青铜器与殷墟王器蠡测, In search of Kings' Ritual Bronzes- The Shang Bronzes from The Fujita Museum Collection, 宗器宝绘--藤田美术馆藏中国古代艺术珍品, 2017, 第 1 作者
(8) 古器物的制作技术:非文本文献的知识构建——以殷墟青铜鼎制作爲例,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7, 第 1 作者
(9) 枣庄徐楼出土铸镶红铜青铜器探讨——兼及红铜铸镶纹饰青铜器的时代与产地问题, 青铜器与山东古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7, 第 1 作者
(10) Archaeologist-Led Studies on Bronze Casting in Ancient China:1928-2000, 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 第 1 作者
(11) 块范法, 中国三十大发明, 2017, 第 1 作者
(12) 中山王厝墓龙凤方案的铸造工艺, 华觉明自选集, 2017, 第 1 作者
(13) 吴干之剑研究, 华觉明自选集, 2017, 第 4 作者
(14) 华容大口折肩青铜尊研究——兼及挂饰管形牺首饰诸器(上), 美术研究, 2016, 第 1 作者
(15) 论三足锯齿形铸接青铜鼎——兼论联裆鼎和侯马铸铜作坊生产诸题, 高明先生九秩华诞庆寿论文集, 2016, 第 1 作者
(16) 石门卣初探, 湖南省博物馆, 2016, 第 1 作者
(17) 見微知著——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垫片及相关问题, 国博讲堂, 2016, 第 1 作者
(18) 盘龙城青铜器的铸接工艺研究, 盘龙城与长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 第 1 作者
(19) 鼎革时代的铸鼎——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泛中原地区青铜鼎的铸造, 鼎与中华文明:鼎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 第 1 作者
(20) 论西周初年的牛首饰青铜四耳簋, 青铜文化研究第九辑, 2016, 第 1 作者
(21) 宝鸡边家庄青铜器初步金相学研究, 青铜文化研究第九辑, 2016, 第 2 作者
(22) 万家保先生研究殷墟青铜器铸造技术管窥, 中华艺术鉴赏, 2015, 第 1 作者
(23) 二十世纪对先秦青铜礼器铸造技术的研究, 泉屋透赏, 2015, 第 1 作者
(24) 安阳殷墟青铜技术渊源的商代南方因素——以铸铆结构为案例的初步探讨兼及泉屋博古馆所藏凤柱斝的年代和属性, 泉屋透赏, 2015, 第 1 作者
(25) 《考工记》“六齐”再研究, 文本.图像.记忆, 2015, 第 1 作者
(26) 论西周初年的牛首饰青铜四耳簋, 宝鸡戴家湾与石鼓山出土商周青铜器, 2015, 第 1 作者
(27) 渔国墓地青铜器铸造工艺考察和金属器物检测, 鉴古证今——传统工艺与科技考古文萃, 2014, 第 1 作者
(28) 从技术成因探讨中国冶铜术的起源, 鉴古证今——传统工艺与技术考古文萃, 2014, 第 1 作者
(29) 岐山出土商凤柱斝的铸造工艺分析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 两周封国论衡:陕西韩城出土芮国文物暨周代封国考古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4, 第 1 作者
(30) 青铜工艺与青铜器风格、年代和产地——论商末周初的牛首饰青铜四耳簋和出戟饰青铜器, 艺术史研究(第16辑), 2014, 第 1 作者
(31) 二里头文化与中国早期青铜器生产的国家性初探—— 兼论泥范块范法铸造青铜器的有关问题, 夏商都邑与文化(一), 2014, 第 1 作者
(32) 商周铸吉金中垫片的使用和滥用, 饶宗颐国学院院刊创刊号, 2014, 第 1 作者
(33) 湖北枣阳曹门湾曾国墓地一号墓出土金属器科技价值, 中国文物报, 2013, 第 1 作者
(34) 工匠的世界:技术进步与古代文明, 中国社科报, 2013, 第 1 作者
(35) 技艺双绝——中国先秦青铜器, 中国典籍与文化第七辑, 2013, 第 1 作者
(36) 论万家保先生对殷墟青铜器铸造技术的研究, 技术传播与文化遗产, 2013, 第 1 作者
(37) 古器物的制作技术:非文本文献的知识构建——以殷墟青铜鼎制作为例,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istory of Indigenous Knowledge 2013, 2013, 第 1 作者
(38) 关于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中具铆头结构的铸接, On the Cast-on with Rivet Structure in the Bronze Foundry in Ancient China, 亚细亚铸造技术史学会研究发表资料集7号, 2013, 第 1 作者
(39) 西周早期青铜铸造与青铜鼎, 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 2013, 第 1 作者
(40) 安阳殷墟时期青铜铸造与青铜鼎, 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 2013, 第 1 作者
(41) 宋代铜豆初探, 复兴的铜器艺术——湖南晚期铜器展, 2013, 第 1 作者
发表著作
(1) 中国上古金属技术, The MetalTechnologies in Early Ancient China ,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07, 第 1 作者

科研活动

主要经历在于中国古代金属的技术与艺术研究(见发表成果)。目前在研究:1,商代南方青铜器技术与艺术,案例为盘龙城出土二里岗青铜器和湖南省博物馆藏青铜器。2,山西侯马东周铸铜遗址及其与安阳等地铸铜遗址的比较研究。3,中国古代失蜡铸造及早期金属技术与域外交流。

科研项目
( 1 ) 二里岗青铜器研究, 主持, 市地级, 2010-07--2012-07
( 2 ) 中国古代失蜡法研究, 参与, 市地级, 2011-07--2015-12
( 3 ) 陈璋壶研究, 参与, 研究所(学校), 2012-09--2015-07
参与会议
(1)有关青铜器上痕迹的几个问题   文本 图像 记忆   苏荣誉   2011-01-08

合作情况

曾与美国史密森学会学者合作研究美国收藏中国青铜器;与英、法、德、意学者合作研究欧洲收藏中国铜器群;与德国和意大利学者合作研究中国古代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与日本学者合作研究古纸保护与修复;与日本学者合作研究泉屋博古馆收藏中国青铜器。正在与哈佛大学教授合作研究哈佛艺术博物馆收藏青铜器,即将开始与大英博物馆合作研究春秋晚期青铜器。

项目协作单位

湖北省博物馆、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Freer Gallery of Art, Smithsonian; Havard University; The British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