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李永平 男 正高级工程师 硕导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电子邮件: lyp@nssc.ac.cn
通信地址: 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1号
邮政编码:
研究领域
正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星大气探测技术、质谱分析技术、真空技术。先后主持我国多颗应用卫星、载人航天、微纳卫星、探空火箭等星船箭型号大气环境探测器工程型号研制任务,承担了装备发展部、联合参谋部、战略支援部队、中国科学院、863计划、航天科技集团等领域的多项科研任务,担任项目负责人。建立了传感器阴极制备系统、轨道大气测试定标系统、真空退火系统等研保装置。先后发表论文14余篇,授权专利及软著6项,编写国家军用标准2项,获得省部级奖励1项。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高层大气探测,轨道大气密度探测,轨道大气成分探测,质谱分析,空间探测仪器研制,真空获得及检测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
0708Z2-地球与空间探测技术085400-电子信息
招生方向
大气探测技术探测仪器研制真空电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
2006-03~现在,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专利与奖励
奖励信息
(1) 轨道大气传感器自主可控研发及应用技术, 二等奖, 部委级, 2020
专利成果
[1] 李永平, 李佳, 王馨悦, 王玉洁, 郑晓亮. 一种原位测量轨道中性气体粒子速度的探测器及探测方法. CN: CN112526585A, 2021-03-19.[2] 李永平, 李佳, 王玉洁, 王馨悦, 郑晓亮. 一种用于空间探测仪器的阴极及其制备方法. CN: CN111446140A, 2020-07-24.[3] 李永平, 王馨悦, 李佳. 一种空间定向流向平衡流转换的装置. 2020102177745, 2020-03-25.[4] 李永平, 李佳, 王玉洁, 郑晓亮. 一种用于模拟轨道空间大气环境的装置及模拟方法. CN202010181255.8, 2020-03-16.[5] 李永平, 李佳, 付振宇, 王玉洁, 郑晓亮, 王馨悦. 一种用于密封真空电子器件的装置. CN: CN110005809A, 2019-07-12.[6] 李永平, 李佳, 谭倩倩, 唐萍, 王馨悦. 一种用于真空的多路阴极自动电泳装置. 中国: CN106757284A, 2017-05-31.[7] 李永平, 何玉梅, 陈华姣, 李佳, 谭倩倩, 唐萍, 吴阳. 空间用四极滤质器及同时获得大气密度和大气成分的方法. 中国: CN102891063A, 2013-01-23.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
[1] 张志良, 孙越强, 李永平. 基于COMSOL的星载四极质谱仪仿真分析.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J]. 2022, [2] 李永平, 孙越强, 张贤国. 球形卫星轨道大气就位探测初期结果.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J]. 2022, [3] 李永平, 朱光武, 郑晓亮, 艾讲赵. 超低轨道热层大气密度原位探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J]. 2022, [4] Tang, Geshi, Li, Xie, Cao, Jianfeng, Liu, Shushi, Chen, Guangming, Man, Haijun, Zhang, Xiaomin, Shi, Sihan, Sun, Ji, Li, Yongping, Calabia, Andres. APOD mission status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J]. 2020, 63(2): 257-266,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101014810.[5] 闫亚飞, 李永平. 中高层大气密度研究态势及热点分析. 科技导报. 2020, 38(11): 141-151,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102298776.[6] 李永平, 孙越强, 王馨悦, 付振宇. 两分两至点热层大气密度变化. 科技导报[J]. 2019, 37(6): 104-113,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001846255.[7] 陈光明, 满海钧, 刘舒莳, 徐寄遥, 唐歌实, 李勰. APOD卫星大气密度数据处理与标校. 地球物理学报. 2018, 61(9): 3567-3576,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000815033.[8] 王馨悦, 孙越强, 李永平, 唐萍. 质谱计在行星系统与小天体探测中的应用. 深空探测学报. 2017, 4(6): 522-528,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674447635.[9] 唐萍, 朱光武, 秦国泰, 李永平, 何玉梅. 航天器表面污染物质沉积变化和控制因子评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J]. 2015, 41(5): 891-896,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010898.[10] 李永平, 朱光武, 秦国泰, 唐萍, 何玉梅. 不同高度和不同地磁扰动期间热层大气密度模式值与探测值的显著差异. 地球物理学报[J]. 2014, 57(11): 3703-3714,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010869.[11] 唐萍, 朱光武, 秦国泰, 陈华姣, 李永平.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表面污染物质沉积探测数据及分析. 载人航天. 2014, 20(5): 491-496,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662231046.[12] 李永平, 朱光武, 秦国泰, 陈华姣, 何玉梅, 唐萍, 李佳, 谭倩倩. 地磁扰动期间热层大气N_2数密度异常增变. 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J]. 2014, 44(8): 883-889,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010868.[13] 陈华姣, 秦国泰, 李永平, 何玉梅, 朱光武. 天宫一号大气密度探测数据与模式的比较分析. 载人航天. 2013, 19(6): 34-38,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48124194.[14] 李永平, 朱光武, 秦国泰. 2007-2009谷年期间高热层大气密度的变化. 空间科学学报[J]. 2012, 32(6): 829-833,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914717.[15] 曾宏, 朱光武, 秦国泰, 陈华姣, 李永平. 强地震活动事件期间热层大气密度异常变化的探测结果. 空间科学学报. 2011, 31(3): 318-322,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37610068.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 1 ) 载人航天轨道大气环境探测系统, 负责人, 国家任务, 2011-01--2021-07( 2 ) 应用卫星大气环境探测系统, 负责人, 国家任务, 2016-07--2023-12( 3 ) 轨道大气测试定标系统, 负责人, 国家任务, 2015-01--2016-06( 4 ) 微纳密度数据处理与精度评估方法研究卫星大气, 负责人, 企业委托, 2015-06--2017-06( 5 ) 子午工程探测火箭质谱仪, 负责人, 国家任务, 2020-04--2023-12( 6 ) 高分辨率质谱分析仪研制, 参与, 国家任务, 2022-06--2025-08
参与会议
(1)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研究中的轨道大气探测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会议2013 李永平,秦国泰,陈华姣,何玉梅, 201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