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邮件: yuanp@impcas.ac.cn
通信地址: 兰州市南昌路509号
邮政编码: 730000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常温和超导磁铁技术,电子加速器技术,离子源及加速器技术应用研究等领域。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
招生方向
教育背景
学历
学位
出国学习工作
曾多次赴日本、德国、美国和俄罗斯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工作经历
袁平研究员曾参加了国内常温和超导高电荷态ECR离子源的研制,率先开展了将连激光技术应用于ECR离子源中的研究。长期从事磁场技术研究,加速器技术及应用研究和产业开发等。在HIRFL-CSR科学大工程建造中负责磁铁系统,解决了高精度磁铁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完成了“重离子治癌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究”子课题-HIRFL-CSR治癌装置研制;完成了“西部之光”项目3T超导螺线管低温超导磁铁研制;完成了科技部973项目EXFEL、FAIR等国际合作重大基础研究的子课题研究,完成了大型匀场超导二极磁铁的研制及测试和鉴定;参与开发了大功率工业电子加速器,已推广应用;建成了核孔膜辐照终端并进行核孔膜技术应用开发;参与了重离子治疗肿瘤专用装置的研制和产业化工作,重离子治疗专用装置是目前最先进、最大的放疗装置;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重离子超导同步加速器(NICA)上的关键技术合作研究项目课题四下一代重离子加速器关键部件合作研制。
发表文章70多篇,第一作者24篇;获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
社会兼职
2012-07-20-2020-06-30,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理事,
2004-09-29-2020-09-30,中国物理学会、中国核学会粒子加速器分会理事, 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专利与奖励
共有授权的署名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获奖项目名称如下:
1.2000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4.5GHz高电荷态ECR离子源,排名第7;
2. 2007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超导高电荷态ECR离子源,排名6;
3. 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超导高电荷态ECR(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排名第6;
4. 2008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工程,排名4;
5. 2009年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工程,主要完成者;
6. 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工程,排名第4;
7. 2012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大型匀场超导二极磁铁,排名1;
8. 201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重离子束治疗肿瘤技术及装置,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排名3;
9. 2017年甘肃省专利奖,三等,电磁铁线圈的制造工艺,排名1;
10. 2018年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示范及产业化团队,排名4;
奖励信息
专利成果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指导学生
已指导学生
李中平 硕士研究生 082703-核技术及应用
苏雅龙 硕士研究生 082703-核技术及应用
苏雅龙 博士研究生 082703-核技术及应用
卞文龙 硕士研究生 082703-核技术及应用
曹树春 博士研究生 082703-核技术及应用
杨通军 硕士研究生 082703-核技术及应用
吴锡 博士研究生 082703-核技术及应用
赵全堂 博士研究生 082703-核技术及应用
郑亚伟 硕士研究生 082703-核技术及应用
杜俊杰 博士研究生 082703-核技术及应用
徐卫彬 硕士研究生 082703-核技术及应用
马圆圆 博士研究生 082703-核技术及应用
宗阳 硕士研究生 085226-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欧贤金 硕士研究生 082703-核技术及应用
阮爽 博士研究生 082703-核技术及应用
梁羽 博士研究生 082703-核技术及应用
朱云亮 博士研究生 082703-核技术及应用
张晖 博士研究生 082703-核技术及应用
肖家浩 博士研究生 070203-原子与分子物理
现指导学生
杨通军 博士研究生 082703-核技术及应用
郑石钧 博士研究生 082703-核技术及应用
李佳 博士研究生 082703-核技术及应用
张俊杰 博士研究生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欧贤金 博士研究生 082703-核技术及应用
喻鹏 硕士研究生 082703-核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