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关义新 男 博导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电子邮件: guanyixin@iga.ac.cn
通信地址: 中国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蔚山路3195号
邮政编码: 130012
招生信息
玉米分子育种:育种方面:重点在分子基因定位,重点标记与全基因组结合的分子育种技术、现代流程化育种技术方面,招收培养学生;黑土保护与利用技术,重点在黑土保护技术的评价、技术模式的创新研发以及技术原理,招收培养学生。
招生专业
071300-生态学
招生方向
玉米遗传及分子育种玉米保护性耕作
教育背景
1996-09--1999-07 中国农业科院研究生院 博士1991-09--1994-07 沈阳农业大学 硕士1987-09--1991-07 山东莱阳农学院 学士
学位
农学博士,植物营养学专业;
农学硕士,作物耕作栽培专业
工作经历
1994-2003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出了东北春玉米区扩库限源的玉米超高产理论,1998年创造了吉林省旱作雨养区玉米高产记录。
2003~2007年,在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工作,开始现代流程化育种的育种工作,参与了先玉335、先玉696等品种的选育及审定工作。
2008-20011,梨树县康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工作,研发了东北第一台高性能免耕播种机,为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提供了基本保障,目前已经成为东北主流播种机,年播种面积7500万亩以上,年增产50亿斤以上。
20011-至今,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提出了宽窄行秸秆覆盖免耕技术、秸秆覆盖条带耕作技术、秸秆覆盖垄作技术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也被称为“梨树模式”,研制了配套的条带耕作机。目前该系列技术模式在东北示范推广5000万亩以上。同时与企业结合,开展了现代流程化育种的技术研究与实践,选育了雄玉581、582、587、1688等系列玉米品种,发起成立了全国最大的种业联盟,九所暨中科玉联盟,联盟成员140多家,开展了联盟育种流失线的探索与实践。
工作简历
2011-07~现在,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研究员2007-08~2011-07,梨树县康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董事长,研究员,2008年吉林突贡2004-01~2007-08,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 高级研究助理2000-01~2003-1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副研究员1994-07~2000-01,中国农业科学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社会兼职
2020-05-01-今,农村农业部东北保护性耕作专家指导组成员, 专家
2018-01-31-今,青岛农业大学兼职教授, 兼职教授
2018-01-05-今,农业部玉米生产专家组成员, 成员
2017-01-01-今,吉林省农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委员
2018-01-31-今,青岛农业大学兼职教授, 兼职教授
2018-01-05-今,农业部玉米生产专家组成员, 成员
2017-01-01-今,吉林省农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委员
教授课程
作物种质资源学
专利与奖励
奖励信息
(1) 春玉米优质高产安全生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二等奖, 省级, 2005(2) 玉米高产高效技术平台构建, 一等奖, 省级, 2003
专利成果
( 1 ) 一种秸秆归行浅压覆盖条带耕作机, 发明, 2020, 第 2 作者, 专利号: 201911234000.70( 2 ) 一种倾斜实心盘弹性齿式田间秸秆清理与均匀归行机具, 发明, 2019, 第 2 作者, 专利号: 201911233996.X( 3 ) 一种用于秸秆全量还田的玉米秸秆浅压覆盖带旋耕作方法, 发明, 2019,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0915343A
指导学生
已指导学生
谢琦 硕士研究生 085238-生物工程
范志青 硕士研究生 085238-生物工程
刘秀晓 硕士研究生 085238-生物工程
现指导学生
刘一诺 硕士研究生 071007-遗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