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涛  博士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电子邮件: limingtao@nssc.ac.cn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
邮政编码: 100190

研究领域

1)航天器轨道动力学与控制

针对深空探测和分布式空间科学探测需求,开展深空探测任务轨道优化设计、编队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等方向研究,凝练创新的任务概念,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设计软件。

2)小行星防御与利用

针对近地小行星对地球生命的潜在威胁,设计创新性的近地小行星防御与利用任务概念方案,致力于提出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与防御的中国方案,围绕体系建模与仿真、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预警、近地小行星撞击危害评估、小行星物理化学特性反演等问题开展研究,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仿真分析工具。

活动与进展

2022-12-27 代表中心参加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学科博士点申请答辩

2022-12-08 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六度分析框架被科学通报接收

2022-12-07 关于人类发现的第五颗撞击体2022 EB5物理特性的文章被AA(天文四大刊之一)接收

2022-10-10 带领团队获得第七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乙组冠军、甲组亚军

2022-08-27 参加我是科学家栏目演讲《我们为什么要防御小行星?》

2022-08-12 参加青联履职能力培训班

2022-6-30 2022国际小行星日云论坛圆满成功,11位嘉宾围绕小行星防御与资源利用做了主题分享,中国科普博览、上海天文馆、蔻享学术、腾讯新闻等多平台直播,播放量超过16万人。

2022-5-22 2位博士和3位硕士研究生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分别加入华为、航天东方红、航天科工四部、中国星网和支付宝,祝前程似锦。

2022-4-23 《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六度分析理论》成初稿,撞击体反演模型取得重要进展,目标遴选工作稳步推进中,提出了共振飞越撞击任务模式;

2022-3-23 近地小行星地月空间观测系统文章被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期刊录用;

2022-1-21 参加一刻talks演讲直播《如果小行星撞击地球,我们该怎么办?》;
2022-1-20 地球领航轨道望远镜文章被Icarus期刊录用;
2022-1-18 发布了1994PC1近地小行星飞越预告级观测指南,被中国新闻社改编后发表《一颗公里直径小行星19日飞越地球距地约198万公里无威胁》;
2022-1-12 在《人民日报》撰写科普文章《探索小行星防御新路径》;
2021-12-30 “新概念行星防御理论与仿真分析工具技术”获得空间中心2021年度亮点成果;
2021-12-22 硕士研究生王楷铎获得国际宇航科学院第八届行星防御大会研究资助;
2021-11-16 为国家天文台公众号撰写科普文章《地球“小月亮”的身世之谜》,被《科技日报》转载;
2021-11-26 入选北京市青联委员,参加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十二届一次全会;
2021-08-30 近地小行星大气进入模式论文发表在《MNRAS》期刊上,同步为赛先生撰写科普文章《“罪恶之城索多玛”毁于天火?一文解锁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五种“姿势”》;
2021-08-25 为人民日报国际录制科普短视频《如何拥有一颗属于自己的小行星》、《对付小行星,你有什么高招?》;
2021-08-13 为中国国家天文撰写科普文章《当我们看流星雨时,你想知道的七件事》,获得中科院物理所、高能所、返朴等公众号广泛转载与传播;
2021-07-15 博士研究生王艺睿获得欧盟玛丽居里早期研究项目资助;
2021-06-30 “末级击石”发表在《Icarus》期刊上,获得了路透社、中国航天报、中国之声等媒体报道;2021-05-17 在《人民日报》撰写科普文章《宇宙也有“高速公路”》;
2021-05-21 “以石击石”论文入选了《科学报告》期刊2020年度物理领域Top100论文,Nature官方微信公众号对该论文进行了推广;
2020-12-29 为科学大院撰写《青海火球事件——“肇事者”身份调查》,为年度阅读冠军,获得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颁发的科学大院“2020年度十佳科普文章”;
2020-06-30 为科学大院撰写小行星日特稿《当小行星来袭,除了让地球流浪,我们还能怎么办?》;
2020-05-22 以石击石文章被《ScientificReports》在线发表,受邀在natureastronomyresearchcommunity介绍文章。获得中新网、新华网、中国航天报、中科院之声等媒体报道。
2019-10-28 行星防御与深空资源利用研讨会在厦门举办。
2018-06-28 太空怒火团队获得“率先杯”科技创新大赛复赛优胜奖,被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中国科学报、大公报、北京日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深圳卫视等媒体报道;
2018-06-08 获得首届“怀柔科技之星”荣誉;
2018-06-08 博士生导师资格公示;
2017-12-31 正式晋升研究员岗位;
2017-10-16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战队再次获得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冠军。
2017-01-03 怀柔园区第一天上班!
2016-12-16~18 第八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颁奖暨研讨会在扬州大学成功举办,会议规模空前!
2016-11-18 获得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资助。
2016-10-10 第八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结束,新王加冕,感谢大家支持!
2016-08-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16-08-08 发布第八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题目,期待新思想,新方法!
2016-07-08 正式开启2016年第八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由中国力学学会、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举办!
2015-12-8 带领团队获得2015年第七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甲组、乙组冠军。


招生信息

招飞行器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飞行器动力学、控制与仿真方向),每年1-2个。

招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研究生(航天动力学与控制方向),每年1-2个。


欢迎具有良好数学、力学和控制背景,有好奇心、热爱科研、具有自我驱动力的学生报考。


欢迎关注课题组公众号:行星防御与利用

工作经历

2010.07-2012.11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助理研究员

2012.12-2014.11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副研究员

2014.11-2017.11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预备研究员

2017.12-至今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研究员

2017.07-至今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系统仿真与论证技术研究室 副主任

2015.07-至今     中国科学院科学大学 空间科学系统工程教研室 主任


教授课程

航天器轨道姿态动力学与控制
空间任务分析与设计

专利与奖励

   
奖励信息
(1) 第12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乙组冠军, 一等奖, 部委级, 2022
(2) 第12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甲组冠军, 二等奖, 部委级, 2022
(3) 怀柔科技之星, 一等奖, 市地级, 2018
(4) 率先杯未来技术创新大赛复赛优胜奖, 二等奖, 部委级, 2018
(5) 第九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乙组一等奖, 一等奖, 国家级, 2017
(6) 青促会优秀会员, 一等奖, 市地级, 2016
(7) 第七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甲组一等奖, 一等奖, 国家级, 2015
(8) 第七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乙组一等奖, 一等奖, 国家级, 2015
(9) 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 一等奖, 部委级, 2010

(协助)指导研究生

  • 王存远 (硕士,2022)支付宝
  • 郝志鑫(硕士,2022)航天科工四部
  • 张世栋(硕士,2022)中船船舶系统工程部
  • 王新涛(博士,2022) 航天东方红
  • 任婧 (博士,2022)华为
  • 周琪 (硕士,2021)待定(空间中心)
  • 李旭东 (博士,2021)京东
  • 王元超  (博士,2021)农行总行
  • 刘静怡(硕士,2020)攻博(Tudelft)
  • 马原野 (硕士,2019)航天二院
  • 王有亮 (博士,2018)空间中心
  • 李大伟 (博士,2017)电科院
  • 周敬 (硕士,2017)攻博(航天502)
  • 雷博持  (硕士,2014)航天504